隨著國家“增糧穩油”各項政策的制定實施,各地均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,引導農民種植高效、高產的特色經濟作物,切實讓廣大人民群眾“抓緊糧袋子”、“拎穩油瓶子”。冬油菜作為油料作物之一,一直以來都是臨渭區的主要油料來源。今年以來,臨渭區秋冬播生產農民種植意向基本保持穩定,油菜實現科學種植?,F通過對全區冬油菜種植情況的座談調研、實地走訪,分析我區冬油菜種植情況存在的問題,并提出對策建議。
一、臨渭區冬油菜種植基本情況
1、冬油菜種植面積穩中趨減
臨渭區地處關中平原東部,北臨渭河、南倚秦嶺,農業種植以糧、油、菜、瓜、果等為主。油菜作為經濟作物,經濟效益可觀,油菜花可用來觀賞,油菜籽可用來榨油。2022年,臨渭區冬油菜種植面積25297畝,2023年冬油菜種植面積24938畝,較上年同期下降1.42%。種植規模為渭北較少,南塬較多,特別是東西兩塬溝坡地種植較多。其中,南塬6鎮油菜平均種植面積1898畝,渭北8鎮油菜平均種植面積1574畝,平均畝產200公斤左右。
2、油菜苗情長勢良好
油菜播種期間土壤墑情適宜,基本達到了一播全苗,全區油菜一二類苗1.91萬畝,占76.7%,三類苗0.58萬畝,占23.3%,田間長勢良好。
3、推廣優良品種種植
在油菜選種方面,推廣優化品種布局,使油菜生產向優質、高產、高效方向發展,提高播種質量。其中,渭北和城郊各街鎮推薦以秦優7號、秦優8號、秦優10號為主栽品種;搭配種植合油雜2號、秦雜油1號;示范推廣秦優33;塬區以甘雜1號和單雜1號為主栽品種,搭配種植秦優7號和秦優8號,渭北推薦選用秦優1618、秦優10號等宜機收耐鹽堿地的品種。
4、冬油菜收購價格穩中有增
在橋南鎮和閻村鎮的實地調研走訪中,通過與油菜種植戶的深入交流,了解到近兩年來油菜收購價格逐年提升。2022年油菜收購均價在3.2-3.4元左右,2023年根據目前的長勢、市場行情分析,收購價格預計在3.6-3.7元左右。
5、油菜的經濟效益基本可觀
油菜成熟后,農戶一般會將油菜出售或壓榨成食用油,食用油的出路又分兩種,一種是自產自用,一種是銷售。據了解,100斤油菜可壓榨35-36斤食用油,畝產收益1500元左右。
二、冬油菜生產中存在的問題
1、油菜種植區域性分布明顯
從臨渭區的冬油菜種植分布來看,塬區坡地種植較多,渭北平原種植較少。渭北平原地勢平坦,以種植小麥、玉米、果菜等為主,易收割、好運輸。而塬區坡地在農作物收割運輸方面,種植油菜的便利性更大于小麥、玉米等。這也是塬區油菜種植面積大于渭北平原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2、油菜種植科學性管理有待加強
油菜種植容易,病蟲害較少,種植戶往往忽視了對冬油菜的田間細節管理,導致油菜產量不高。如:防凍措施不到位,容易發生凍害;施肥水平低。植株抗逆性弱;抗旱耕作不到位,土壤墑情差等,都會造成油菜產量的減少。
3、多因素導致油菜種植面積減少
從臨渭區兩年對比數據來看,冬油菜種植面積有所減少。其原因,一是種植成本逐年提高,其中,復合肥價格由上年的240元/袋增長至320元/袋,增長33.3%,經濟效益縮減,種植意愿受挫;二是農村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,留守農民多為年齡偏大者,生產作業水平不高,為了方便田間管理、收割、運輸等,將部分冬油菜田改為栽種花椒樹,造成了冬油菜面積的減少;三是與種植油菜相比較,在平原地帶種植小麥效益更高,小麥畝產1100斤,收購價格目前為1.6元/斤,畝產經濟效益1800元左右。雖然種植小麥和油菜都會有70元/畝的糧補,但種植小麥比油菜多了種糧補42-46元/畝。
三、發展冬油菜生產的意見和建議
科學種植油菜是確保油菜豐收的前提,臨渭區在指導油菜種植時,科學選種、規范種植,確保油菜實現增產增收。一是品種選擇,根據渭北、城區各街鎮以及塬區地域特點,合理搭配適合當地生長的油菜品種,推廣種植良種,采用播種新技術,切實提高秋冬種質量;二是規范種植、合理密植,科學施肥、控旺促壯,抓住時機、防治害蟲;三是適時調整油菜生產保護收購政策,建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農業補貼和其他扶持政策,調動生產積極性。